主页 > imtoken官方版下载安卓最新版 > 你如何看待央行即将发行的DCEP?

你如何看待央行即将发行的DCEP?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谈及人民银行数字货币时表示,下一步央行将遵循稳定、安全、可控的原则,理性选择试点验证领域、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和丰富DC/EP的功能,稳步推进数字法币的引进和应用。

中国会成为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国家吗?如果中国央行推出首个数字货币,将对全球货币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数字货币的应用会更适合哪些场景?数字货币的推出对支付领域、现有支付模式、商业银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成为生息资产?数字货币能否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围绕数字货币的这些核心问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近日在新京报上撰文,提出了关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七大猜想。货币。

刘晓春:关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七大猜想

猜想一:央行数字货币未来会更适合哪些场景?

货币的发展,尤其是货币形态的发展,首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得益于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这种金融科技不是科技的技术,而是金融本身的技术,或者说是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例如借贷、资产证券化等。

第三,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货币的发展。没有金银的炼制技术,就没有金银币;没有纸和印刷的发明,就不应该有纸币。货币演进的关键在于新的货币形态应该更方便交易、支付和结算,同时可以降低货币流通本身的管理和运营成本。目前纸币虽然比金属货币更方便、更便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便和巨大的社会成本——包括央行的管理和发行成本,以及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的运营管理。和运营成本。

如果有更好的技术来生成新的货币形式,即使效率相同,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而数字货币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自从比特币出现以来,人们一方面看到了这项技术在货币发行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这项技术突破现有规定,为货币发行提供载体的现实。洗钱和非法转移资产。无论是为了技术的善,还是为了防止技术的恶,各国的监管部门都在加速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说中国人民银行走在了世界前列。

从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计划来看,我们不仅在速度上走在前列,在技术应用上也是最开放的。大多数机构,包括监管机构和商业机构,都在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而中国央行已经突破了这样的思维极限。如果仅仅基于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的使用只能局限于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有很大的局限性。 2019 年 2 月,摩根大通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 Morgan Coin,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其应用的报道。原因是摩根币只能在摩根大通的区块链上流通,具体场景尚未确认。我国央行设计的数字货币,线上线下都可以使用,甚至不需要网络,何况区块链?因此,使用场景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如何看待央行对比特币的看法_央行比特币新闻今天_央行五部委比特币

由于局限性小,很难简单推断出什么样的场景更适合。因为技术本身的可能性很简单,关键是各种金融业务和商业交易的场景丰富多彩,至少不完全依赖技术,而是取决于具体业务和交易的特点和习惯,并且与人们的习惯、文化、兴趣、隐私意识等更密切相关。

货币的应用场景不仅包括购物支付,还包括存款、贷款、汇款、贸易结算等银行业务,以及期货交易、现货交易、衍生品交易、外汇交易、股票交易、贵重物品交易等。金属交易、票据交易和结算等。这些截然不同的应用场景是否适合数字货币的流通?或者,在这些领域,数字货币是否比现在的电子结算更有优势?现在很难估计。

猜想2:央行数字货币对支付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对于数字货币的未来,人们更多是从技术角度进行推论,很少从应用角度考虑。从纸币的应用过程来看,金属货币被取代的并不是纸币。原始纸币相当于后来的银行票据或银行支票,是货币的凭证或代表,在最终定型为纸币之前,逐渐被流通接受。中央银行发行纸币时,在银行结算清算的基础上,有记账货币,也就是信用货币。各种形式的货币只是信用货币的具体表现。

我国央行发行的人民币就是这样一种信用货币。其具体形式包括银行账户上的币种,即记账货币、纸币、硬币。这些人民币的表示可以任意相互转换,没有任何区别。未来发行的数字货币也是人民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现在的记账货币、纸币、硬币没有区别。

现代金融工具大多是在记账货币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是由于记账货币在银行间结算和结算中突破了实物货币的限制。数字货币在结算清算上是否优于记账货币,还有待实践检验。尤其是脱离银行账户体系的支付结算,除了点对点的好处外,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难度不亚于现金。

从支付应用来看,还存在社会接受度的问题。公司付款通常是根据协议或合同条件进行的付款。从目前的支付速度来看,银行提供的电子支付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更关键的问题是,企业为什么要放弃存款利息,将人民币从银行账户转移到数字钱包?多一个账户,或者多一个钱包,也会增加管理成本。个人支付应用程序也是如此。

另外,作为一种支付方式,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点对点支付在整个支付结算中的占比是多少?如果是小比例,那么支持点对点支付的技术优势无法支撑数字货币的整体优势。

其实,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对于获得的货币来说,关心的是货币是否能用,能不能买东西,币值是否稳定等等。至于材料和技术货币,并不重要。

央行比特币新闻今天_如何看待央行对比特币的看法_央行五部委比特币

例如,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你手里有一张一百元的钞票,你肯定会关心这张钞票是真还是假。如果是真钞,当然不用担心钞票能不能用。但是,你会注意这张纸条是用什么纸制成的吗?你关心它用什么印刷技术印刷,用什么防伪技术?你不关心这些问题。当然,如果个人好奇心重,那就另当别论了。因此,很难说数字货币会对支付领域产生多大的影响。

猜想3:央行数字货币将对现有支付格局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

金融创新来源于需求,需求有真实需求和隐藏需求。

支付宝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真实需求,不是技术问题。当时银行的技术可以支撑这种需求,但受限于制度和竞争,不敢突破。如果当时银行愿意相互开放接口,网络跨行支付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如果当时银联已经上线,也可以解决网络跨行结算问题。

当然,支付宝还是有创新的。将信用证结算原则应用于付款结算,解决买卖双方相互不信任的问题。微信在网络社交中发现了隐藏的需求,并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领域。

支付宝和微信之所以形成垄断,当然是自身的竞争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符合人们的支付习惯。支付需要通用性,相互支付只能在同一个渠道完成。起初,由于互接口未连接,银行无法在网络上进行实时跨行支付,无法满足网上交易的需要。同理,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互不沟通,支付当然也不方便。支付宝的成功不是因为网上支付的形式,而是因为各家银行之间的渠道。我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支付宝这样的系统只要能成功,就如同猫和虎一样。

另一方面,支付的目的是交易,或者消费,不是为了享受支付行为本身,只要对交易影响不大即可。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倾向于随波逐流,倾向于先入为主,不屑于比较和选择。另一方面,就像账户太多,钱包太多一样,支付账户太多管理起来也很麻烦,最终必须集中在一两个钱包或账户中。所以,第三方支付垄断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至于央行数字货币对现有支付模式的影响,要看央行数字货币在现实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在哪些领域或场景更适合使用。

在我看来,数字货币不是基于需求生成的,这与支付宝不同。虽然中本聪的初衷是为在线交易提供一种类似现金的支付方式,但比特币从一开始就背离了这个初衷。之后,所有关于数字货币的想法都是从技术本身推导出来的。

当然也有需求,但是这些需求是被监管禁止的,比如洗钱、资产跨境转移(所谓跨境支付的真正含义)、直接发币(即, 赚钱不用辛苦, 直接印钱) 等。

央行五部委比特币_如何看待央行对比特币的看法_央行比特币新闻今天

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只是人民币的一种形式,流行与否往往不是由技术好坏或先进与否决定的,而是与人们的习惯和观念有关。第三方支付在中国和亚洲非常流行,在亚洲也很流行,日本发达的日本就像落后的现金支付一样。

猜想四:央行数字货币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

一旦央行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将提供数字货币服务。

首先要投资技术建设银行自己的数字钱包(相当于现金金库,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数字金库”)和数字货币操作系统,与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系统对接,并与客户进行数字钱包对接;

二是保证数字货币与记账货币、纸币、硬币的自由兑换。账户方面,除了现金账户外,还应增加数字货币账户。这里有一个问题——在会计科目中,数字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应该归入一个现金科目,还是应该在现有现金科目的基础上再设立一个数字货币科目?如果不分,至少需要在手头现金下分账;

三是代表央行做好数字货币向社会的发行和管理工作,包括数字货币的归还;四是给客户做数字钱包,这个数字钱包可能是数字货币和现金最大的区别。如果客户使用现金,他们会带上自己的钱包或保险箱,个人也可以将现金直接放在口袋里。数字货币必须有专用的数字钱包,只能由央行生产发行,或者央行委托商业银行生产发行。

如果数字货币真的在流通中普及,那么货币流通的去中介化会更加严重,这会影响到银行存款在货币发行中的占比。也就是说,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央行管理的流通中的现金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因为发行了数字货币,流通中又多了一种数字货币。但是,由于可追溯性,数字货币虽然不在银行系统中,但可能在央行的控制之下。

现金在流通过程中容易破损和丢失。不管损失如何,损坏的必须销毁,这是一笔非常大的现金流成本。应该没有数字货币的损坏或丢失,但是由于数字货币可以追溯,流通过程有完整的记录,所以当数字货币归还时,央行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格式化以保证数字人民币央行发行的是否干净?这应该是中央银行的管理成本。

随着数字货币的引入,商业银行的竞争仍然是金融服务和创新的竞争。至于数字货币,主要是提供数字货币服务的能力。如果数字货币服务能力差,可能会影响银行的存款业务,当然还有竞争力。就像在现金条件下,柜台工作人员识别真假硬币的能力和点钞速度非常重要。做的不好,会影响沉淀物的吸收。

此外,贷款业务、银行的风控能力、银行的资信评估能力、不良资产的处置等与数字货币无关,这些都不会受到数字货币的影响。至于用于发放贷款的货币,则取决于客户的需求。一般使用记账货币先进入客户的银行账户,客户可以根据支付需要直接汇款,或提取现金,或提取数字货币。

央行比特币新闻今天_央行五部委比特币_如何看待央行对比特币的看法

再举一个支付结算的例子,首先当然是银行自身的流程效率和数字化水平。银行间和系统间结算都使用中央银行的公共系统。客户用数字货币点对点支付如何看待央行对比特币的看法,是客户自己的操作问题,与银行无关。

总之,银行的制胜之道一定是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的提升。金融科技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但数字货币却不行。

猜想5: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成为生息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上,货币现金列在资产中。央行的数字货币或数字人民币应与人民币纸币、硬币一起归类为“现金”。现金是一种资产,但它不产生利息。要想赚利息,就得用钱。资产只有在投入运行时才能产生收益,此时称为“生息资产”。未投产的资产为“闲置资产”。睡在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是“闲置资产”,当然不是生息资产。

数字人民币不能脱离“人民币”而独立成为生息资产,当然也不能成为投资资产。用人民币纸币炒作人民币数字货币,即用人民币炒作人民币,是荒谬的。外汇投资和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的兑换是人民币的货币,不是人民币的某种表现形式。

投资人民币生息资产必须是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股票等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而不是人民币的某种表现形式。

猜想六:数字货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的数字货币只是人民币的一种形式,就像现有的其他形式的人民币一样。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的问题,是与人民币表现形式相关的两个概念。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贸易中的定价和结算,二是能否成为储备货币,三是金融交易的主要货币。

目前,前两个方面进展顺利,但由于金融交易中人民币产品缺乏如何看待央行对比特币的看法,交易不活跃,前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贸易估值和结算、储备金和金融交易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在这三个方面被国际接受并被广泛、积极地使用,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这些与是否使用数字货币无关。

央行五部委比特币_如何看待央行对比特币的看法_央行比特币新闻今天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之所以不能成为国际货币,是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都没有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数字人民币要在国际上流通,首先要符合人民币跨境结算管理规定。在这个前提下,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类似于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数字跨境支付系统。同时,所有办理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包括各国央行和商业银行,都必须具备发行和提取数字人民币的能力。容量,并为所有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机构和个人准备数字钱包。而且这个过程比现在的系统还要麻烦。

二是线下数字货币的进出问题。各国对现金进出境都有配额规定,海关会查。如何检查数字钱包的进出,以及如何管理跨境支付?这些问题需要研究。

猜想七: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首个数字货币,对全球货币会有什么影响?

一些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但信息不足,进展难以估计。也有一些银行和私人机构在做研究,但信息也比较杂乱。因此,中国央行有潜力成为第一个发行数字货币的央行。如果中国央行率先推出数字货币,无疑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首先是技术演示。目前,各国央行和民间机构都在大力研究应该采用哪些技术来发行数字货币。其中大多数基于区块链技术,但对于使用何种底层技术和加密算法有多种选择。央行这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仅限于区块链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可能性。

二是发布框架演示。这与数字货币发行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的建设有关。我国央行采用两层结构。

第三个是社会接受的证明。这决定了数字货币是否具备完全替代现有货币形态的能力,还是只是对现有货币形态的补充,因此更为关键。当然,数字货币也可能是不可接受的。

第四是社会成本论证。每种货币形式的流通都有社会运营成本。例如,金属货币的社会运营成本高于纸币,纸币高于记账货币。数字货币的运行成本是多少?目前的推断是成本会更低,但这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第五个是扩展演示。即通过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探索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其他方面的应用。一项技术最初的应用方向可能会失败,但往往会成功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是否可以基于数字货币技术在票据领域的应用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数字货币的结算方式能否应用于其他金融工具的结算?这些都值得期待。